王秀芳代表:
您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餐饮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建议”(第320号建议),指出了餐饮业产生的含油废水未经处理直排或未达标排放引起排污管道堵塞、影响内河水质和降低污水厂处理效率、增加污水厂运行成本等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规范餐饮业排污设施的管理、加强餐饮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宝贵意见。对此,我局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您的建议,我局经认真研究,结合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协办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五水共治以来,随着“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不断推进,我市污水管网建设和截污纳管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部分餐饮行业截污设施尚未全覆盖,部分餐饮油污未经纳管有效处理后即排入外环境给周边水体带来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确实存在。如何有效加强小餐饮业管理也是我们监管部门的一大难题,各地各相关部门也多次安排人员对重点区域进行了整治,但目前还未能有效根治小餐饮扰民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点多面广、基础设施薄弱,经营者诚信、环保意识不强,餐饮油污处理技术欠缺等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执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将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从餐饮规划布局入手,加强污染综合治理
我市在规划编制中,一直以来均将商业设施、商业网点布局与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及道路交通等要素统筹考虑。2018年,市自然资源规划局配合市商务委,开展了《宁波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专项规划》,规划中对中心城区商业体系、区域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均进行了安排布局,对引导商业设施布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按照专项规划要求,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予以贯彻落实,保障规划落地执行。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将进一步细化优化详细规划编制内容,重点加强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要求,强化对产业业态尤其是第三产业的策划引导。
二、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把好餐饮项目准入关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业主办事流程,市场监管部门实行“先照后证”,省生态环境厅也相继出台了部分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目录,一些污染较少的小餐饮,不需进行环保审批。2017年1月,原环保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实行网上申报备案。由此,大部分的小餐饮店属业主网上自行备案。为把好准入关,各区县(市)将选址的要求和环境保护措施在备案系统上进行告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办理营业执照的餐饮单位也进行了“先照后证”提前告知,提醒业主必须办理相关证件后才能营业,选址必须符合要求、必须落实油烟净化器、油水分离器等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生态环境部门定期采取随机执法和举报检查等方式,对小餐饮开展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违反承诺,在填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时弄虚作假,致使备案内容失实的,认定已经取得的备案无效,记入其环境信用记录,向社会公布。
三、建立城市排水许可证制度,杜绝超标排放
为加强城市排水管理,保障城市排水设施正常安全运行,防治城市水环境污染,《宁波市城市排水许可证管理办法》明确排水户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向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排水申请领取《城市排水许可证》。目前,水利部门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排水许可工作,按照行业分类和排水规模逐年有序完成排水全许可。切实执行排水许可制度,可有效规范小餐饮行业的排水行为,督促餐饮排水户安装使用油水分离设施、按规定将排污口接入污水管网,实现油污分离、污水纳管,健全污水收集处理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污水达标排放、防治环境污染。
四、建设“污水零直排区”,纠正乱接错接现象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和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深入推进我市“五水共治”工作,2016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工作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16〕174号),市级相关部门牵头编制十个配套文件,以乡镇(街道、功能区)为单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到2020年,共计划安排项目3064个、总投资超400亿元,170个乡镇(街道、功能区)基本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施重点为十小行业、沿街店铺集聚区等八大功能区块,对污水口、雨水口进行一次集中梳理,把直排河流(道)的污水口、雨污混排口全部封堵,实现辖区内雨污全分流、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排水全许可、村庄全治理,彻底扭转污水错接乱排、直排河道现象。
五、引入第三方专业单位,规范餐饮企业排污行为
主动发挥各级餐饮协会了解、宣传、贯彻国家对餐饮行业的政策法规,推动餐饮行业自律作用。另外,为巩固餐饮等服务业排污治理成果,目前我市镇海区、北仑区和鄞州区率先创新改革餐饮等服务业排污管理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单位管理机制,开拓出一条“谁污染谁付费,第三方治理”的新思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提升政府配套服务。截至目前,共安装了近1200个油水分离装置,每年投入900万实施统一养护。镇海区将区域范围内沿街店铺及“十小”行业污水排放基本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沿街店铺及“十小”行业污水零直排。对于美容美发、餐饮、汽修等重点行业,按照雨、污、废分流进行改造。附近有污水管就搭管、无污水管就建管。管护方面,油水分离装置由区统一招标的供货单位负责管养。北仑区生态环境局统一组织实施各街道直接管理的隔油池的维养。养护单位确定后,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街道对辖区内的隔油池养护进行日常监管。鄞州区启动全市首个城区餐饮隔油池统一养护。2018年9月完成了全市首个鄞州区餐饮隔油池养护的招投标工作,对全区隔油池实施统一养护,确保城区餐饮隔油池的污水达标排放。
下步我局将加大推广第三方专业单位服务保障范围,使餐饮截污长效管理机制更加规范,确保污水治理无死角,实现达标排放。根据《饮食业技术规范》(HJ554-2010)相关规定,饮食业单位应根据隔油工艺、排水量设置规范的隔油设施,应便于清运和管理,含油废水应与其它废水分流排放;城管局餐厨垃圾办为防止“地沟油”产生和城市污水管网堵塞,通过招标确定餐厨垃圾清运单位,在清运的同时对隔油池油污进行清理,减少油污物在下水道的沉积;水利部门建立“双随机”检查制度,对于已申领许可证的排水户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检测。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小餐饮排水户必须做到改建前备案、改建后核查,严肃查处未取得许可证擅自排放污水、雨污分流地区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未按照排水许可证的要求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等违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纠。
六、宣传引导执法联动,强化餐饮业守法排水
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持续深入开展排水守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普及相关法律规章,牢固树立小餐饮排水户按证排水的法律意识。提高对餐饮含油废水危害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管道堵塞隐患。
充分利用“全面覆盖、层层履职、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网络化环境监管体系理,做到生态环境、街道(乡镇)、社区条块结合、信息互通,对违规、违法排放污水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加强部门联动,水利、街道(乡镇)、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通过各项专项行动、夜间突击检查、社区反映以及群众举报检查等多种方式在辖区内进行排查,相互联动,形成合力,对污水错接乱排、处理设施落实不到位或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放等予以处罚并限期整改,对选址无污水排放条件的一律予以取缔,改善城市环境和形象,美化市容市貌,构建和谐社会,为广大城市居民所接受和支持。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以后能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工作给予支持和监督,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创造美好的家园。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
2020年8月27日
(联系人:姚先知 电话:89183482)
抄送:市人大代表人事选举工委,市政府办公厅,镇海区人大常委会,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2020年8月2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