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波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第113号建议)收悉。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市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有野生植物2183种、陆生脊椎动物546种,生物多样性的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市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您提出的关于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制和机制保障、增加财政投入、加大物种资源保护和提升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建议,对我市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现结合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的协办意见,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生态系统整体保护提升,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水利局和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关于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部门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从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生物资源保护与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战略研究等四方面,对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行了谋划,并明确部门工作职责,推动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效开展。同时,财政部门还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各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宣传,市财政局还每年安排转移支付资金2亿元,支持我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四明山区域的生态治理和保护,为有效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二是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2020年以来,根据上级部署和实际工作需要,我市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委托专业机构,通过历年数据调度、现场仪器和人工调查等方式,对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为更好的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截至2022年6月,全市已经完成韭山列岛、渔山列岛、杭州湾湿地公园等重点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慈溪、象山和原杭州湾新区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已经基本完成,四明山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正在进行中,鄞州区全域城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已经全面启动。通过本底调查,我市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正在逐步摸清,为今后我市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落实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物种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构建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各类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给多样生物留足生存空间。截至2021年,全市已经建立省级及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底28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7个),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小区19处,保护区类型涵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海洋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等。此外,我市还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不断为生物多样性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截至2021年底,全市以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小区3139.4平方公里,占海域总面积的37.6%;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1670.4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17.1%。
四是强化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我市栖息着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仅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就分别达51种和9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镇海棘螈为我市独有,数量极少,野生种群数量不超过六百尾;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凤头燕鸥是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全球估计少于50只。我市全面实施濒危野生动物抢救保护,通过建立保护区、开展科学保护研究等措施,积极推动重点濒危生物的保护和恢复,镇海棘螈已成功人工繁育近千尾、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数量也达到150只左右。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展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工作,对加拿大一只黄花、福寿螺等影响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安全的外来入侵物种开展常态化防治,积极维护我市生态安全。
五是有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围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COP15大会召开等重点时间节点,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主题活动。2021年、2022年,我市连续两年举办大型生物多样性保护主场宣传活动,通过主题宣传、现场体验以及生物多样性知识线上有奖答题等活动,向公众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积极组织发动公众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曙区龙观乡“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乡镇”现场体验活动获得了2022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同时,我市还将生物多样性科普“亲子课堂”作为服务微民生十件事进行了全面推广,将生物多样性知识宣传融入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不断激发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的新热潮。
二、下步计划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旨发言中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下步,我市将通过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宣传等工作举措,进一步提升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结合《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积极开展《宁波市生态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谋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保障。同时,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意见,开展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的起草谋划工作,谋划编制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长期战略规划,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重点举措和部门责任,进一步完善我市多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
二是进一步扩大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范围。在已完成部分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全省重点地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等工作要求,推动全市其他区域开展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不断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基础,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全市域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为我市生态安全保障和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将借助GEF7全球环境基金绿色与碳中和城市项目等国际合作,制定生物多样性监测框架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三是进一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强化生物多样性生存的生境修复,积极营造适宜生物的栖息地。推进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等措施,开展“绿盾”系列自然保护地专项监管,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筑强大稳定和健康的生态系统;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等灾害防控,推进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建设,确保生物多样性“家园”的完整性、原真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实施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编制《宁波市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行动方案》,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保护示范点,并依托雅戈尔动物园、宁波植物园等平台,建立市级野生动植物收容救护中心,开展种质资源基因保存,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完成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和外来水生动物普查等工作,积极消除外来物种对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
四是进一步探索完善重点生态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监测还以环境质量的建成为主,生态质量监测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市将积极结合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森林、湿地、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探索开展宁波市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和标准制定工作,通过设立长期监测(观测)站点,动态掌握我市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形成覆盖全面、预警及时、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的生物多样性预警监控体系,为持续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五是进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充分运用各类媒体,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湿地日和爱鸟周等重要节点,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和成就宣传,将生物多样性知识普及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提升群众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营造生物多样保护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体验地建设为依托,建设融合科普、旅游、研学和教育为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验基地,探索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积极打造“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新途径。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今后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我市高水平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出谋、献计。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
2022年7月22日
抄送:市人大代表人事选举工委,市督考办,市政府办公厅,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综合执法局。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2022年7月2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