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提案议案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488号提案的答复

刘长军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支持象山县开展国家海上“两山”实践地建设试点工作的建议》(第488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象山县开展国家海上“两山”实践地建设试点工作的三方面建议,针对性很强,对象山县加块推进海上“两山”实践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局会同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财政局等单位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情况

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2017年生态环境部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以来,浙江省各地积极响应,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不断创新,让秀山丽水作为构筑金山银山的根基,着力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至2021年底,全国已命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36个,浙江省占10个,其中我市宁海县、北仑区是其中优秀代表。2019年11月,宁海县获评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该县持续强化生态保护举措,三度蝉联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第2位,形成了乡村蝶变、绿色智造集群化、美丽河湖经济带等七大特色“两山”转化模式,探索走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之路。2021年10月,北仑区获评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全国唯一上榜的产业高度聚集的临港工业地区,该区持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向循环发力,形成了“港产城人融合发展 生态经济双向增益”的“两山”模式,让绿水更绿、青山更青、人民生活更幸福。目前,我市象山县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正在积极创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但全省每年都有十几个地区申报“两山”实践基地,而国家每年给予我省只有1—2个名额,“两山”基地创建竞争非常激烈。

二、象山县开展海上“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为建好海上“两山”实践地,2021年象山县全面启动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品牌赋能型”“绿色驱动型”“蓝色经济型”“低碳产业型”等多种“两山”转化模式。省生态环境厅领导专家多次莅临象山现场指导,市生态环境局、县人民政府领导多次到省生态环境厅沟通汇报,扎实推进象山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申报工作。

(一)科学编制创建实施方案。经过县级主要部门和镇乡(街道)前期调研、意见征求、专家审议等程序,形成了《象山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并于2022年4月由该县人民政府发布实施。《实施方案》抓牢“海上两山 美丽半岛 共富象山”的建设主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的总体目标,沿着“海洋强县、美丽富民,都市融入、变革驱动”的战略导向,立足于碧海银滩的资源优势,提出了“海上两山”的空间管控体系、滨海花园底色、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制度体系共五大方面建设任务和26项重点工程,引导该县拓宽“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探索具有象山特色的海上“两山”转化路径。同时为推进方案落实,象山县制定了2022年度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部门和年度目标,做实做细各项重点任务,并将任务落实情况与海上“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要求纳入到2022年度美丽象山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工作任务书中,严格监督考核。

(二)强化陆海统筹整治。开展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近海岸带污染防治攻坚,累计完成土地综合整治3.4万亩、修复海岸线93公里,获评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成功创建省第一批清新空气示范区,三度捧获浙江省治水“大禹鼎”。加强海岛生态环境修复,完成蓝色海湾生态岛礁修复工程、东门岛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成韭山列岛、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持续筑牢碧海银滩的生态底色。2022年5月,该县正式启动建设全国首个海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地,每年投入100万元增殖放流苗种近2亿尾,建设全国首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体验馆,以“数字鸟岛”推动中华凤头燕鸥栖息地韭山列岛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孵化繁殖地,走出一条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防治与合理开发的海上“两山”发展之路。

(三)拓展海上“两山”转化通道。象山县以创新机制为引领,通过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探索海域GEP核算、率先开展海域立体分层确权、组建海上“两山银行”等制度实践,激活山、海、港、滩、岛、渔文化的资源优势,加速推进海洋生态资源变资产、变资本。截止目前,象山县累计盘活农村宅基地(农房)7.3万平方米,引进开发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项目112个、总投资超20亿元,成功试点3宗立体分层海域,盘活空间283公顷,实现特定海域节约集约利用。该县通过打造北纬30度最美海岸带,串珠成链,着力构建一条以生态为本、产业赋能、业态创新、低碳轻活的绿色生态海岸展示带,成为辐射带动全域海上“两山”转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推进捕捞渔船减船转产、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以及培育壮大民宿、休闲渔业,多管齐下,多效联动,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带动象山民众在一批标志性海上“两山”转化场景中实现绿色共富。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认真落实您提出的工作建议,积极向省生态环境厅沟通汇报并取得支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指导象山海上“两山”实践创新亮点工作。深入开展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五水共治”碧水行动、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指导象山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探索海上“两山”转化新模式、新亮点,打造海上“两山”新标杆。通过高品质打造“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城市品牌,串联起北纬30度黄金线上象山独特的山海风光、半岛风情、渔家民俗等美丽资源,建设独具象山辨识度的“海上两山”实践地,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县。

(二)支持象山创新开展海上“两山银行”试点。目前宁波市制定实施《宁波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加快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构建“两山”转化的政策制度体系,打造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宁波模式。积极支持象山县开展生态系统生总产值(GEP)核算,以探索海洋生态资源收储开发新模式为特点,实体化运作“海上两山银行”,破解生态资源变资产、变资本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支持象山县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实施绿色金融专项激励,强化绿色专项产品服务创新,构建差异化绿色金融服务机制。

(三)支持象山县创新设立海洋碳汇交易中心。目前国家明确不再建设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对地方建设自愿减排市场没有明确限制。我省正在探索构建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拟将海洋碳汇相关产品纳入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进行交易。我市海岛岸线、海洋生物资源等基础优势明显,作为海洋中心城市发展蓝色碳汇的自然条件优越,对我市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象山县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禀赋,有针对性地探索开展海洋蓝碳交易试点,深挖海洋碳汇潜力。发改、生态环境等部门将积极指导象山探索加强碳汇渔业和海洋牧场试点工作,推动海洋碳汇与海洋经济、生态提升、清洁能源等协同发展。

(四)指导海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地建设。将象山县特有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推进海上生物多样性实践地建设,通过构筑全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监测评估、推进生物多样性持续开发利用等六项任务措施,以及打造保护监测网络、体验单元网络和宣传教育网络等三大网络体系,以期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有效、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合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国领先的海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地。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给予以我们监督和支持,共同促进美丽宁波建设。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

2022年7月18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督考办,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象山县政府,附议人。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2022年7月2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