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建设概况
为有效提升生态环境部门智能化问题发现、精准化监管服务水平,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环执法〔2021〕1号)、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0〕42号),结合我市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工作,2022年宁波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大力推进宁波市生态环境执法信息化建设工作,总体架构为“1+6体系”,1表示开发建设“宁波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综合指挥平台”,6表示开发建设6大应用场景,即宁波智慧环保用电监控管理系统、宁波环保e企管应用管理系统、宁波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系统、宁波环境执法履职效能评估系统、宁波生态环境执法力量装备管理平台、宁波电镀废水排放精密智控管理系统。通过体系化设计、场景化应用、集成化共享,实现全方位整合、全数据上云、全闭环管控,构建宁波生态环境执法与监管服务决策指挥系统,打造全省领先、宁波特色、智慧监管的生态环境执法信息化建设的样板工程。
执法综合指挥平台建设
宁波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综合指挥平台以实现“监管精细化、服务智能化、信息透明化”的目标,依托信息技术将行政执法、污染监控、服务企业、应急管理、信访管理、队伍管理等6大领域的19个业务管理子系统进行集成,打造一站式、综合性、多功能的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综合指挥平台。对内作为精准管控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汇报交流各业务领域工作成效的重要阵地,对外作为展示宁波生态环境智慧监管与服务水平的重要窗口。
宁波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综合指挥平台设置驾驶舱和导航舱,其中驾驶舱集中晾晒全市环境执法相关重要数据,并展示各区(县、市)环境执法及履职效能评估成果;导航舱按照功能分为行政执法、污染监控、服务企业、应急管理、信访管理、队伍管理等6大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链接若干相关业务平台(系统),进一步提升环境执法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目前,该平台已开发完成,投入试运行。
▲执法综合指挥平台驾驶舱
▲执法综合指挥平台导航舱
六大应用场景建设
应用场景一
打造电力监控、远程监管、科技执法的
智慧环保用电监控管理系统
环保用电监控系统是企业提升自我环保管理水平的智慧手段,也是生态环境部门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创新手段。该系统通过引入物联网、数字化手段,对企业产污设施和治污设施运行状态的用电参数进行采集,并将相关数据上传至环保用电监控平台,有效发现企业污染防治设施闲置、不正常运行等问题,从单纯的污染物排放管理转变为全过程管理。目前,面向全市电镀、酸洗、铝氧化(重污染企业)、铸造(夜间生产企业)、正面清单(环保标杆企业)等企业正在推广环保用电监控系统建设。宁波市智慧环保用电监控平台于今年3月初投入运行,截至7月15日,平台已接入电镀、铸造、正面清单等企业268家、5810个监控点位,预计到今年12月底,将覆盖全市700余家企业、20000多个监控点位。根据用电监控异常报警线索,90分钟内企业自查自纠、自主管理,90分钟后开展执法联动、精准执法,实现对企业的远程监控、差异化监管。
▲环保用电监控
应用场景二
打造智能感知、科学监管、精准服企的
环保e企管应用管理系统
环保e企管应用管理系统面向全市排污企业,将生态环境领域信访投诉、执法监管、行政处罚、污染监控、环境安全、信用评价等赋码规则相互整合,打通平台壁垒和数据孤岛,实现排污企业监管服务平台的多通融合和数据的多元汇集。运用信息化技术生成排污企业三色环保码(红码、黄码、绿码),为生态环境部门查处环境问题、分级分类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为排污企业提供环保指导服务。环保e企管应用管理系统于今年7月初投入试运行,截至7月27日,全市赋码企业共近1万7千家,涉及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简化管理、环境风险源、双随机一公开等企业,在推广后大半个月时间内8800余家企业已领码,领码率为53.4%,争取到今年8月下旬,企业领码率达到100%。环保e企管应用管理系统搭建了前端即时感知、动态分析预警、全程协同处置、闭环反馈提升的应用体系,实现“码上”企业环境监管与服务的数字化集成、高效化协同、精准化治理。
▲环保e企管
应用场景三
打造优化执法、强化帮扶、精细管控的
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系统
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系统是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规定,对宁波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进行差异化执法监管的系统,是生态环境部门为适应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需求,转变监管理念,优化执法方式而设计的数字帮扶系统。正面清单管理系统通过梳理固危废、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建设项目及环评、排污许可、放射性污染、环境应急和海洋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具有针对性、实战性的巡查表单,借助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对污染源单位进行全方位的生态环境“体检”,并提供精细化环境管理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已培育正面清单企业111家,服务正面清单企业168家次,发现整改问题1868个。
▲正面清单管理
应用场景四
打造激励队伍、提升效能、锻造铁军的
环境执法履职效能评估系统
全市环境执法履职效能评估系统突出执法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数字化信息平台优势,对10个区县(市)环境执法工作设立执法力度、执法成效、执法规范、环境信访、环境安全、企业服务、满意度评估、加减分等8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个二级指标,每月根据指标动态开展评估,每季度对评估结果进行评分,每年确定各地最终执法履职效能评估结果,并用绿、蓝、黄、红四种颜色在环境地图上动态标注,最终形成一张具有浙江特色、宁波辨识度的生态环境执法履职清单。通过在履职平台上以直观成绩晾晒的方式,营造各地在执法工作中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进履职尽责,提升执法效能。目前,执法履职效能评估系统已初步开发完成,并产生第一季度全市执法履职效能评估结果,经综合评判北仑区、镇海区、慈溪市名列前茅。
▲执法履职效能评估
应用场景五
打造分类管理、统计分析、一图展示的
生态环境执法力量装备建设管理系统
该系统作为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和执法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设计开发,系统涵盖执法人员数量、年龄结构、专业背景、学历层次、持证情况以及生态环境执法装备必配、选配情况,具有集合汇总、分类分地统计以及更新功能,今后相关数据属地人员在系统更新后,可直接从系统中调取,也为今后建立重型执法装备调度机制打下基础。根据平台显示,我市实际在岗执法人数总数204名,全部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持证上岗率97%,男性比例85.3%。全市拥有执法执勤车辆58辆,移动执法终端184台,执法记录仪159台。
▲执法力量装备建设
应用场景六
打造重点监管、实时预警、精密智控的
电镀废水排放管理系统
电镀行业是我市重污染行业之一,是生态环境部门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目前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注重对电镀企业废水排放浓度的监管,而缺乏对实际排放水量有效监管。为加强对电镀废水排放量的智能化管控,守好废水排放末端防线,特开发宁波市电镀企业废水排放量精密智控平台。该系统依托现有电镀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废水流量数据,自动实时获取各个电镀企业的废水排放量数据,与核定排水量进行分析比较,使生态环境部门实时便捷地掌握全市电镀企业排水量动态数据(排放占比、序时超排率等),并定期形成统计报表,对超限超排的电镀企业和区域发出预警。截至目前,这个管理平台的驾驶舱已开发完毕,正在进行后台研发。后续,这个平台将跟环保e企管平台进行数据对接,作为企业赋码评色的一个依据。
▲电镀废水精密智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