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召开。宁波市荣获2022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市,取得历来最好成绩和名次;海曙区、北仑区、宁海县和象山县获评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区(市、县)。
去年以来,宁波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整治生态环境,持续深化美丽宁波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绩。
01.生态系统质量持续巩固提升,全市90%的区(县、市)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0%的区(县、市)升级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02.空气质量连续六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7位(同比提升3位),全域建成“清新空气示范区”。地表水国、省控断面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分别提升18.2、11.1和16.8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优水平。 03.实施7类24项标志性美丽工程,治理废弃矿山15座,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54万亩,累计建成海绵城市43.2平方公里、打造美丽河湖53条、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278个,生活垃圾分类整体工作成效位列全国大城市第二、全省第一。 04.市本级创成全省首批“四星级”无废城市,建设命名8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海曙龙观乡成为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象山县入选省级低碳试点县。
为了让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宁波从顶层设计出发,动作频频:
谋划推进大气质量治理攻坚行动
从工业入手,范围扩容至交通等更多领域。包括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动水泥、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淘汰更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为主的高排放车辆等。 创新实施“甬有碧水”攻坚行动 对生态引调水、截污纳管、清洁排放、水质监测考核等8方面实施清单化治理,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治水品牌,六夺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捧获大禹鼎银鼎。 数字化赋能“无废城市”建设 将危废重点企业纳入“浙固码”监管,建成19个一般工业固废和12个小微产废企业危废收运点,覆盖企业8万余家。 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厚植绿色高质量发展土壤,以“双碳”为牵引,宁波做了一系列“碳”索:建立碳减排项目储备库,启动全国首个碳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及金融应用试点,建成20家省级和2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均居全国同类城市和全省第1位 ;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77.3%,同比增长3%。 探索建立全国首个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体系 近300家守法守信企业被纳入执法正面清单,生态环境部门“无事不扰”。开展“生态环境议事厅”活动、“环保管家”服务企业超2.7万家次;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件办理多点突破,全年生态损害赔偿磋商案件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提高128.6%和52.3%,办理质效位居全省前列。 在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上借势借力 结合重大战略项目布局,严守生态红线,市区两级累计否决污染项目200余个,对33个“两高”项目开展碳排放评价。
下一步,宁波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优质生态环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