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余姚市东风小学“无废教育”模式等典型做法先后得到省生态环境厅主要领导、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专家委员会主任杜祥琬院士的肯定赞赏和推广。近年来,余姚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无废城市”的决策部署,锚定“全国一流、全省标杆”目标导向,聚力协同推进、强化短板补齐、加强宣传引导,奋力绘就“无废余姚”绿色画卷。
一、 聚焦顶层设计,共创绿色未来
一是高位统筹协调,健全长效机制体系建设。成立由余姚市政府领导牵头的“无废城市”建设专班,制定《余姚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
二是明确管理规范,多元赋能联动共治建设。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细胞创建方案等文件,结合首创生态环保委员会制度,清单化落实年度任务。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无废细胞”激活“无废文化”。高标准推进各类“无废细胞”创建工作,打造一批市级示范“无废细胞”,同时全方位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无废文化”氛围。
二、聚焦弱项强化,共建绿色保障
一是推进源头减量化。实施“低散乱污”淘汰、零散企业入园等专项整治,倡导绿色生活,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清运总量均实现负增长。
二是推动贮存标准化。建成2个一般工业固废分拣中心、10个一般工业固废村级分贮站,全面构建工业固废“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
三是提升收运规范化。投运使用2家小微危废转运中心,打造“人工回收站”“智能回收站”的回收体系,小微危废收运及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均达100%。
四是促进过程资源化。督促推进年处理8万吨铝灰铝渣利用、5万吨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等项目建设,夯实固废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实现处置无害化。建成日处理500吨垃圾焚烧发电扩建、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改扩建等项目,全面优化提升多类固废处置能力。
三、聚焦典型引领,共享绿色余姚
一是点燃“无废教育”星星之火。东风小学获地球奖、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无废教育”模式获部、省级领导及教育部门的肯定。
二是首创余泥渣土资源化基地。余泥渣土再生利用项目解决矿山余泥渣土消纳问题,资源化产品产量达25万吨/年。
三是变“生态包袱”为“绿色财富”。形成“1+5”秸秆多元利用模式,近四年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上升,2023年达98.13%。
接下来,余姚市将稳步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落实落深,多领域挖掘“无废”亮点,让“无废城市”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同时,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余姚市实际情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路径,奋力打造余姚市“文贤蕴东南,‘无废’最名邑”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