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污染防治 » 水污染防治

我市在全省率先应用污水深度脱氮技术助推治水攻坚提质增效

去年以来,我市与清华大学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探索生活污水深度脱氮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水污染治理水平和效能,目前该技术已在镇海污水处理厂获得应用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今年1—6月,位于镇海污水处理厂周边的国控游山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考核标准,总氮平均浓度2.72mg/L,同比下降13.9%。

一是科技赋能强治污。依托清华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以镇海污水处理厂为实践研究基地,全力攻克技术运用关键堵点,推进生活污水深度脱氮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目前,该污水处理厂可实现极限脱氮1.5mg/L以下,削减年总氮污染物300余吨,削减量是传统处理技术的1.5倍。

二是生态补水促循环。深入研究再生水循环利用技术,全面优化再生水水质、提升供给水量,构建“以生态补水为主、景观用水为辅”的再生水利用模式,将高品质再生水补充至招宝山湿地公园和城区内河中,推动形成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循环利用有机结合的良性治理体系。目前,该污水处理厂每日可产出约6万吨达到Ⅳ类水标准的再生水,有效提升了生态补水规模和污水循环利用率。

三是减污降碳提效能。统筹兼顾治污能力与处置能耗,着力减少运行成本和用地空间。据统计,该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约为0.1元/吨,较传统处理技术可节省运行费用30%~50%;所需硬件设施的吨水占地仅为0.007平方米,较传统处理技术减少20%,有效缓解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所面临的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指标紧张等问题。